黄希房子塌了
(相关资料图)
一、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前程黄希妤①五月,清甜的空气中浮动着春天独特的生机,郊原上的绿草生长得很茂盛,野甸上的杂花完全盛开了。放学后的小兰穿着嫩绿色的校服和伙伴们说笑着往家里走去。金铃悄悄凑近问小兰说:“你还打算去上海读书吗?”小兰眼睛定定地看向地面:“嗯,我妈叫我去。”小兰的心里仿佛有一块石头,她叹了口气,向家里走去。②她面带忧愁地走进居民楼,慢慢吞吞地爬上楼梯,此时她多么喜爱这长长的楼梯!这新房子是去年姨妈出钱替他们买下的。原来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没有楼梯,炉灶和水池就搭在屋外,旁边堆满了锅碗瓢盆、瓶瓶罐罐的油盐酱醋,还有旧鞋、废报纸。想到姨妈,她又觉得难以跟母亲开口,心里泛起飘忽忽的伤感。但等她一站在家门口,她完全清醒了,一刻钟前那些纷乱的想法远去了。③小兰走进家门,趁着一股子勇气问:“妈妈,我一定要考上海的大学吗?”母亲瞪着她,把脸沉下了,说:“这话说过几次了,你得去,将来你会有好的一日。”小兰有些泄气了,又恼烦地小声说:“我今天问过金铃了,还有其他同学,他们都留在这……妈妈,我也可以留下吗?”听到这话,母亲不愿说话了,气闷地咬着嘴唇,把小兰招呼过来,抑制住心里的忧伤,把家里从前的经历向小兰讲述了一遍:小兰的祖母是从上海插队到农村的,后来嫁给了本地人,生了两个女儿。小兰的姨妈在很小的时候就享受政策回到上海落户,在外祖那里长大,留在了上海工作和生活。而小兰的母亲在乡下跟父母一起生活,年轻时没有听劝考上海的学校,留在乡下嫁给了一个本地男人。后来她唯一一次去上海看望姐姐,那完全像一个梦中的回忆。她的姐姐请她在思南路吃饭,有外国女人在隔壁桌高声谈笑。她直直地望着人行道上来往的太太小姐们,她们穿着很讲究的时装,撑着花阳伞慢悠悠地走着。上海的街道永远是繁华的,无数的人和汽车挤来挤去,商店和百货大楼的饰窗整晚亮着辉煌的灯光……④母亲自以为安心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但这一刻,说着说着,她感到无限心酸,止不住地流泪。说:“小兰,你一定要考到上海!”母亲这一番话,竭力地把自己一生的期盼落在小兰身上。小兰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这样沉重的感情,她的心战栗着,庄严地感到自己也是个大人了。于是,她坚定地望着母亲:“妈妈!我一定考上!”⑤小兰高考完了,没过几天,学校发下来志愿表,家里人怀着急切的心情,终日聚在桌前讨论志愿如何填报。起初谈的是上海的哪所大学有名气,哪个专业就业好,后来心里想着分数线也许太高,因而全部推翻,重新把学校选低一个档次。小兰偶尔抬起头东瞧瞧西望望,看样子,她心里早已清楚事情会如何发展。大多数时间,她只是坐在旁边,忧烦自己究竟能不能考上上海的大学,倘若考上了,姨妈肯不肯收留自己。到了第七天,母亲终于把反复商讨后敲定的学校名字一个个仔细地誊写到方框里,竭力把字写得端正。小兰最后上交的表格非常整洁,好像家中并没有因此发生什么纷争,母亲也并没有为此花费多少功夫。⑥又杳无音信地过了一个月,这天在邮局工作的邻居过来串门,并且告诉母亲似乎有来信。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把她吓慌了,送走邻居以后,她急忙把女儿驱赶出门去等信。⑦小城的街巷铺满了夕阳的余晖,有母亲走出门,喊自家孩子回家吃饭。风逐渐不再刮了,街道空旷起来,静得能听见远村的狗吠。邮差的铃子终于在道路的尽头咯噔咯噔地响起,小兰走上土坡张望,看着自己的命运向她不徐不疾地驶来。(选自《读者》2020年第18期,有删改)6.请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情节发展小兰的心理活动妈妈要小兰考上海的学校(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坚定(3)_____________忧烦小兰在土坡上等通知书(4)_____________7.第③段母亲回忆过往的这段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8.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1)小兰眼睛定定地看向地面:“嗯,我妈叫我去。”(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五月,清甜的空气中浮动着春天独特的生机,郊原上的绿草生长得很茂盛,野甸上的杂花完全盛开了。(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9.如果小兰拿到了去上海读书的录取通知书,在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你认为她的心中在想什么?请以她的身份写一段内心独白。(5分)
二、解答
【答案】6. (1)忧愁/烦恼 (2)小兰听妈妈讲述过往后承诺考去上海 (3)家人讨论志愿填报 (4)忐忑/期待/迷茫 7.这段运用了插叙。①交代了小兰姨妈在上海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小兰母亲在小镇穷困的处境。②补充背景,解释了小兰母亲一直想让小兰去上海读大学的原因。③表达小兰母亲对现在生活的不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为下文小兰决心考上海的大学做铺垫。⑤丰富故事情节。8.(1)“定定地”写出小兰当时失落无助的神情,形象地表达出是母亲让她去上海而非她自愿的无奈悲伤。(2)这句话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反衬出小兰内心的苦闷和忧愁。9.示例1:这是我的通知书,我终于考上了上海的大学,心里的大石总算落了地。母亲一生辛苦,就为了让我改变命运,去到上海这座大城市,过上好的生活。我终于实现了母亲的梦想我虽然舍不得这里,但是相信去上海会是对的,也相信母亲的选择。这是人生新的开始,美好的生活在等待我。示例2:这是我的通知书,但我却开心不起来。这是母亲一直以来的梦想,想必母亲看到这份录取通知书会开心吧。我知道她也是为了我好,但我不想去上海,那里不是我的梦,我想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在我成长的地方。我相信我的家乡一定会更好,真不知道到了上海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详解】6.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第①②段写妈妈要小兰考上海的学校,根据“她面带忧愁地走进居民楼,慢慢吞吞地爬上楼梯”可知小兰的心情是忧愁或烦恼;第③④段,结合“母亲不愿说话了,气闷地咬着嘴唇,把小兰招呼过来,抑制住心里的忧伤,把家里从前的经历向小兰讲述了一遍”“她坚定地望着母亲:‘妈妈!我一定考上!’”可知,写小兰听妈妈讲述过往后承诺考去上海,此时小兰的心理是坚定;第⑤段,结合“家里人怀着急切的心情,终日聚在桌前讨论志愿如何填报”可知,写家人讨论志愿填报,此时小兰的心理是忧烦;第⑥⑦段写小兰在土坡上等通知书,根据“小兰走上土坡张望,看着自己的命运向她不徐不疾地驶来”可知,此时的心理是满怀期待。7.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一般有:补充交代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为下文作铺垫。通读全文可知,第3段中母亲讲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这是一段插叙的内容。“她的姐姐请她在思南路吃饭,有外国女人在隔壁桌高声谈笑。她直直地望着人行道上来往的太太小姐们,她们穿着很讲究的时装,撑着花阳伞慢悠悠地走着”交代了小兰姨妈在上海生活的多姿多彩;“留在乡下嫁给了一个本地男人”交代了小兰母亲在小镇穷困的处境;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兰母亲对现在生活的不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小兰母亲一直想让小兰去上海读大学的原因;听完母亲的讲述之后,小兰决心考上海的大学,从而丰富了文章的故事情节。8.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1)从词语角度赏析。“定定的”写小兰眼睛一动不动地望着地面,形象地写出小兰当时失落无助的神情,联系下文内容可知,母亲想让她考上海的学校,但这并不是她自愿的,因此“定定的”形象地表现了她当时的无奈悲伤。(2)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清甜的空气中浮动着春天独特的生机,郊原上的绿草生长得很茂盛,野甸上的杂花完全盛开了”一句,从“清甜的”“独特的生机”“茂盛”“盛开”等词语可以看出,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再结合下文“小兰的心里仿佛有一块石头,她叹了口气,向家里走去”“她面带忧愁地走进居民楼”可知,因为妈妈要小兰考上海的学校,小兰此时的心情是忧愁苦闷的,因此这里用美景反衬出小兰此时内心愁苦之情。9.本题考查补写内心独白。解答此题需注意,要使用第一人称“我”,要有主要的情感基调,是轻松、快乐、悲伤还是迷茫,需要从母亲和小兰自身的角度阐明原因,符合文章意思即可。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